1.機制轉換加速,結構漸趨合理
為了適應國內外新形勢,我國模具行業近幾年來加快了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步伐,三資和民營企業已占行業主導地位,裝備水平和產品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,管理有了很大的進步。許多模具企業已應用了CAD/CAE/CAM一體化技術、三維設計技術、ERP和MES等信息管理技術,以及高速加工、新的特種加工、增材制造(3D打印)、虛擬仿真及網絡技術等許多高新技術;通過各種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一年比一年多。
2.規模經濟效益,集群發展迅速
在“小而精專”的專業化不斷發展的同時,近年來,規模效應已被愈加重視。除了把企業做強做大,使規模經濟產生效益之外,模具集群生產也不斷顯示其優越性,因而“模具城”、“模具園區”、“模具生產基地”等各種集群生產形式在全國迅速發展。目前,全國年產1億元以上模具的企業已有40多個,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有200多個,具有一定影響力的“模具城(園區)”已有近50個,這些模具集聚生產基地的建設,對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3.重視品牌專利,加強創新研發
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了“品牌”和“專利”的重要性,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和能力不斷提高。長期以來,模具一直處于“后方”和“被動”的地位,因此也很少有“品牌”和“專利”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近些年來,企業越來越重視“品牌”和“專利”,有些企業已認識到了創新研發的重要性,投入力度提高很快。據國家行業協會了解到的情況,近年不少模具企業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5%左右,個別企業甚至達到8%至10%。
4.高新技術走俏,模具人才緊缺
模具技術含量不斷提高,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模具越來越多。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模具企業被政府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。
模具人才緊缺日益突出。雖然近年來我國模具行業職工隊伍發展迅速,估計目前已達近百萬人,但仍然跟不上模具行業的發展需求。一是總量不足,二是素質不夠,適應不了行業發展的需求。目前,全國模具行業從業人員約缺口30-50萬人,其中,工程技術人員約占20%,目前,尤其緊缺的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模具企業管理人員、中高層技術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。
5.外貿逆差增大,出口前景看好
雖然我國模具行業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,但由于在精度、壽命、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,與國際水平和工業先進國家相比尚有一些差距,所以還不能完全滿足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需求,特別是在精密、大型、復雜、長壽命模具方面仍舊供不應求,因此,每年尚需大量進口。

另外,對外資的依存逐年增大。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,外貿高速發展,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從30%上升到70%。同時,近些年來,正是外資大量進入我國的時期,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擴大和深化,外資在我國模具行業的投資也越來越多,致使對外資的依存度也逐年增大。
例如,廣東省是我國模具第一大省,其產能約占全國的40%左右。該省的模具產能中,外資企業已占50%左右,合資企業約占10%左右。該省模具出口約占全國的50%左右,其中,由外資、合資企業出口的也占其出口量的多數。對外資和外貿依存度大,會對行業安全、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。